close

回想一年前剛加入國考的行列,面對未來的不確定,國考前輩們的心得真的幫助我很多,那時候我在心裡暗暗發誓,如果能夠順利一年上榜,一定要這分享心得,或許會有跟我一樣的人受到啟發,因此雖然剛從日本回來,有點晚了,我還是硬是要寫一下。

以下提供我的分數供大家參考。

      99年高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99年普考

        申論    選擇    總分         申論    選擇     總分

國文:   48      18      66           42      18       60

民法:   45      40      85           41      46       87

法緒:           70      7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82       82

租各:   42      48      90

財政:   33      46      79           43      48       91

經濟:   50      44      94

會計:   25      46      71           42      47.5     89.5

稅法:   24      42      66           25      48       73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平均分數:78.27   標準:65.9      平均分數:80.42   標準:75.17   高普雙榜

一、背景

    本人95年自國立大學企管系畢業,沒準備過研究所,經濟會計實力幾乎等於0,畢業後加當兵約三年後,才辭去銀行工作,踏上國考這條漫漫長路,幸運的並沒有走很久,從去年630日正式離職當全職考生,至今年七月高考,準備時間約正好一年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
二、準備工作

1.心態:

    由於身邊親友,無論是私校還是名校,從剛畢業的學妹到四十歲主管的朋友,都是一年考上,因此目標自然就是一年上榜,考量到缺額每年變動的不確定性,小弟很不自量力的將目標放在榜首,因為自知資質普通,因此要求自己榜首該有多努力,自己就該多努力,無法接受落榜的理由是因為努力不足,後來雖然沒有考到榜首,但起碼也能穩穩上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

2.準備工作:

    一旦確定要準備國考,在離職前一個月,就開始積極蒐集關於國考所有資料,除了身邊親友外,最多資料來源還是國考版,每一篇上榜心得我都看三四遍以上吧,也的確對於讀書策略的擬定有很大的幫助,可以說我的讀書方是基本上就是版上前輩的綜合,至於細部的讀書方法,也參閱了坊間許多如「讀書不要用蠻力」、「榜首怎麼念書」之類的書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

三、讀書規畫

        讀書還是習慣在圖書館讀書,基本上也是屬於剛開館就到,閉館才走,後期為了拉長讀書時間,才在付費K書中心念了約三個月。以下為我的讀書時間安排。

1.年規劃:

    參考版上部分高手心得,書似乎念三遍以上會比較保險,因此規劃987~991月跟著進度念一遍,2~4月第二遍,5~7月為衝刺期。其內容安排如下:

(1)987~991月:

    重心在經濟跟會計,每天飯可以不吃,但經濟跟會計一定要各念兩

個小時以上,因此前期在每天用掉四個小時的情況下,其他科目僅能維持課後複習,而沒辦法超前進度。這階段有補習的話在圖書念六小時,沒補習的話如果晚上有活動念八小時,沒有活動則念十小時左右。

(2)2~4月:

    第二遍時將重心移回稅法民法等背誦的科目上,會如此安排因為離考試越近,背誦的東西在大腦的記憶較新,而經濟會計則較屬於實力的累積,無法一蹴可幾,因此這階段最主要就是背誦及考古題的練習,經濟會計時間降為每周約十小時,這階段每天約念十一個小時。

(3)衝刺期:

    56月是我的衝刺期,這六十天中,我將它又分302010天三個小階段,30天所有科目念完一次加上考古題做錯的部分,20天所有科目再念完一次如果來不及就去掉比較不重要章節,最後十天則是快速瀏覽所以教材維持記憶。這階段每天念書約12~13個小時。

2.日規劃:

    根據研究,大腦的記憶力在同一科念了兩個小時後,會快速下降,因此我兩個小時念一科,而且兩個小時的時間對於章節進度掌握也恰到好處,大部份可以足夠念完一章,在後期每天十二小時以上的衝刺中,一天六個專業科目都可以顧及。

    基本上我都是8:00到圖書館,念到12:00,中午一定要睡半個小時以上午覺,下午14:00進館念到18:00,吃完晚飯19:00進館念到21:00,共十個小時。

    在衝刺期中,晚上讀書陣地改到K書中心,早上下午節奏一樣,晚上則從18:3022:30回家再念一小時,約十三個小時。

    另外如果當天有補習,我習慣是下午16:00就提早去排隊了,我喜歡坐前面一點,搶著問老師時比較方便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3.地特衝刺計畫:

    與別人較不一樣的事我還針對地特安排了一個練兵計畫,雖然那時候課程連一半都沒上完,也知道地特一定沒有希望,可是還是在地特前一個月每天念十二小時衝刺,除了測試自己的耐力外,目標是將財政與稅法快速預習完全部內容,想法是念完這兩科等於租各也念完了,最後地特成績平均63分,租各更高達七十分,對後半段的日子也增添更多信心。

 

五、各科準備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.經濟:

    經濟這一科是我花費最多心力的一科,指導老師為黃群,之所以花費最多心力,除了知道這一科好等於幫財政打下基礎外,更多是因為老師的問題。在開課前,就有聽到舊生警告這老師教學內容不太完整,那時天真的認為不足的地方自己參閱其他書籍來補充就好,加上開課前已經快速預習完一遍,有信心可以克服困難,但上完一輪後,發現個經最後面不完全競爭市場那邊快速帶過就算了,總經更是教的我連原本建立的觀念都支離破碎,許多地方他的內容跟主流教科書的內容出入頗大,連拉式、畢式物價指數算法都教錯,加上快速趕課,很多東西都叫我們用背的,更不用說整本課本印刷錯誤連篇。我最無法接受的,是有一次原本他說完全替代模型中CV=EV,但後來同學證明根本不相等,老師也承認錯誤了,他在課堂上竟然隻字不提,當作沒發生過,如果真的考出來,不知道的學生怎麼辦?在對黃群心灰意冷後,個經後半部及總經前半部我聽徐喬的,總經後半部我是聽蔡經偉的,然後再以楊雲明的教科書來輔助補充,念的非常辛苦,雖然成績不差,但還是覺得付出與收穫不相等,再來一遍的話,我會選擇一個好老師念熟一套就好,不建議像我一樣念。

 

2.會計:

    會計老師當然就是志光的郝強啦,在開課前已久聞郝強名聲,於是聽從版上先賢建議九月會計學才開課,七八月時,每天用四小時的時間,將鄭丁旺初會上下冊念完一次,包括所有後面的所有題目都做過一遍,紮實的完成這件事後,上郝強的課雖然還是覺得吃力但已經不會跟不上了。上完課,我會在一個禮拜的時間,完成課本及藍色題庫有上到的內容,保持如此水準一直到公司會計時,因為考試將近,不能為會計犧牲太多時間,才沒辦法將藍色題庫整本完成。

    會計應該是我花的時間最多的一科,但是考前老師說售後租回二十年內都不會考,老師沒教我也就沒念,但是看到考卷的那一刻,當場傻眼,知道分數從八十五分開始算,寫的時候手都會發抖,只考到71分,其實頗為難過。

3.稅法:

    稅法剛開始就是按張建昭老師的方法,勤整理筆記,但是下半年做考古題的時候,卻發現題目錯誤率超高,申論題也都寫不出來,才驚覺念書方式沒有效率,後來班上稅法高手建議我可以用張老師出的申論題庫當課本念,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,會比較抓得到重點,印象也較深刻,在經過一番力挽狂瀾後,幸好分數不會差太多。這邊一定要推薦一下張老師,真是一位慈祥的長者,教學內容又充實,使用的教材、題庫,覺得用張老師出的選擇、申論題庫應該就非常夠了。

    在稅法準備上"筆記的重要性"是大家一直討論的問題,張老師說考上的人大多都擁有漂亮的筆記,所以剛開始我也非常認真的做筆記,把做筆記當複習,但老實說覺得效果不好,也看到很多舊生筆記超漂亮,但是對於內容卻很不熟…不過我還是覺得筆記是必要的啦,只是效率第一,不要為了筆記而筆記,念進去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

4.民法:

    剛開始課程上安排的是陳燁老師,老師上課超認真,回答問題也是有問必答上課內容也豐富易懂,原本打算輔以顏台大題庫準備即可,但是在部分舊生的鼓吹下,買了賴農惟老師的函授,才感受到甚麼叫做名師的差異,陳老師雖然內容豐富,但體系整理不明顯,也沒有針對重點法條做比較明顯的提示,但賴老師的體系整理真是太清楚了,讓學生對於民法架構一目了然,最棒的是針對法條重要性給星星,讓我們背誦時重點清楚,後來就是依據賴老師的步驟準備,考出來的成績也都不錯,只是選擇題不高,對不起賴老師了。

    這科是唯一一科,完整上完兩個老師的一科,為了趕進度,從大年初一開始就每天聽加複習民法共五小時,雖然兩個老師內容頗有互補之處,但我是認為聽賴老師的民法來準備就好,最後有跟別人借到賴老師的民法菁英班,對於申論題的寫法教的既清楚又簡單,大力推薦。

    民法的教材後來我都以賴老師的教材為主了,題庫也都是用賴老師的題庫,念書方法賴老師每節課剛開始都會詳細指導,我也是照做而已,沒甚麼好分享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5.財政:

    財政學是我認為最有投資報酬率的一科,所使用教材以周群倫老師課本及題庫為主,雖然有買藍一鴻的選擇題庫,但沒甚麼用到。如果真的要預習的話,財政學絕對是我最推薦要預習的一科,預習一科抵兩科,甚至連稅法都提到,經濟也摸上邊,超好賺,地特就靠財政快速預習,莫名其妙的在租各拿了70分,而且一年來平均每周念財政時間也約只有六~八小時,用的時間不多,補充教材不多,但成績也還不錯。

 

6.其他:

    至於法緒,我只在考前大略看一遍,英文完全沒念,憲法也是考前念一兩遍,至於國文方面,我還是覺得考前多少練習一下,考試時比較不會有失誤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五、補習班生活:

    我在補習班裡面是屬於比較高調的那種人,我喜歡跟左鄰右舍聊天,可以排解壓力、蒐集資訊,而且同學問我問題幾乎是有問必答,當場答不出來的問題也會回家解出來在跟同學講,在問題的解答中,常常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,也很有收穫,雖然沒有參加讀書會,但是有一兩個特別的夥伴互相分享資訊,雖然有人說去補習班是去念書不是交朋友的,但我認為挑對夥伴的話絕對可以為念書的路上提供幫助,也讓我的國考準備路上充滿歡笑。

六、心情雜談

    剛開始準備國考,總是認為每個人只要努力,都可以一年考上,但實際準備後,覺得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辦法,有些人真的念書就是會慢半拍,也不是說改就可以改,不過大部分同學還是努力不如別人,在補習班有舊生認為一天念四五個小時就很夠了,但這一路走來,我不分假日,衝刺期以前念十個小時以上,衝刺期念十二個小時以上,想當時中秋四天連假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假日,許多同學約好要去烤肉看電影,但那四天我為了準備會計模擬考每天算四到六小時會計,加上其他科目還是都念十個小時,過年時除夕夜念到中午才去打掃,大年初一晚上開始念書,初二開始每天念十一小時以上到年假結束,對我來說上課時是最輕鬆的時候,因為九點半就可以收工不念了,當別人放假時,我的信念就是要追上差距靠現在,要拉開差距也是靠現在,越到假日越認真就是我的秘訣,或許看到

花那麼多時間才考上會有人嗤之以鼻,但還是希望有人可以因我的心得分享有一點點的收穫,那打那麼多也就值得了。

    最後,真的感謝版友及前輩們所提供的資訊,以及在考試期間提供住處及經濟援助的女友(沒工作連家都不敢回去),我想前幾個月的薪水應該要貢獻給女友吧…以及謝謝在補習班互相扶助的戰友,考上的希望你們都能分到好單位,沒考上的也希望你們很快就能有個美好的結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dy Chang 的頭像
    Andy Chang

    Andy Chang

    Andy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